(作者朱昌俊,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,媒体评论员;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、荔枝网独家约稿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
用“发疯文学”催发货 (图片来源:小红书@皮皮qiqi)
“我知道我配不上发货,大家都发货了,不像我,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,成了一只可笑的热场笑料,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提早发货的门槛……”最近,双11预售已开启,一些消费者与客服沟通、催发货的言语迅速“出圈”,引发热议,被称之为“发疯文学”。它指的是一种极度夸张、无序、情绪饱满的文字句式。随着“发疯文学”的爆红,有商家看到了商机,顺势把视线投向该领域,借助网络平台推出了契合部分群体需求的周边产品,如“发疯文学贴纸”“发疯文学手机壳”等,销量也不俗。
“发疯文学”其实并不是什么新概念。在去年,它被评选为“2021年的5种主要互联网文学”之一。所以这次引起关注,顶多就是“翻红”。并且更大的真相可能是,这种风格的表达在部分网友那里本来就是非常平常的事,只不过这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。
有网友总结出了创作“发疯文学”的几大秘诀:一是字数要多,长篇大论,让对方不敢忽视;二是逻辑要无序,怎么造句不重要,营造气势才是根本。简而言之就是“不好好说话”。不过,仔细分辨就不难发现,这些年流行的各种网络梗、段子,或者说现在被总结的“互联网文学”,从凡尔赛文学、废话文学到卑微文学等等,按照正常的语言范式来评价,实际都可以说是“不好好说话”。
对此,不无声音表示担忧。有人认为这种情绪化的宣泄是浮躁的;甚至还有人将它上升到语言污染的高度。但在我看来,以如此严肃的视角来看待无厘头、戏谑式的“互联网文学”,本身就是一种无趣乃至滑稽。其实绝少有人将这些“互联网文学”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交流,作为一种表达风格,只要交流者之间可以相互接受,就无伤大雅,大可予以包容,并淡定视之。
语言表达习惯乃至文风,在每个时代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,对于它的变化,放在更长远的角度看,就可以坦然接受。其实,今天我们所说的“正常”的语言表达,也是经历种种塑造演变而来的。如今“互联网文学”的流行,实际与互联网的普及,以及互联网文化对于整个社会的深度影响,是密不可分的。
没必要夸大,更不必过于担心“发疯文学”产生的影响。任何一种新的表达风格在最开始都只是在特定的圈子中流行。就像如今看起来火爆的“互联网文学”,它真正的使用者,相较于如今庞大的互联网用户而言,毫无疑问是非主流的。甚至可以说,它本身就是一种互联网亚文化,若真正普及了,反而就失去了特有的生命力。而它到底能够火多久,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。
以“不好好说话”为共同特征的各种“互联网文学”,本质上是“反严肃”、“反意义”的,带有浓烈的情绪化色彩。而这多少折射出当前一些年轻人的精神世界:当一些人厌倦社交,抖客网,可能就有了“废话文学”;当对方提供的价值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时,就有了“发疯文学”……“发疯”的背后是情绪表达,但也未尝不是在无趣中制造有趣。外界也可以用娱乐的心态看待,不必强行为之“上价值”。
欢迎关注荔枝锐评(lizhirp)微信公众号:
原标题:【“发疯文学”翻红,不必强行“上价值”|荔枝时评】 内容摘要:(作者朱昌俊,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,媒体评论员;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、荔枝网独家约稿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 用发疯文学催发货 (图片来源:小红书@皮皮qiqi) 我知道我配不上发货,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toutiao/166561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